- · 《城市建筑》刊物宗旨[06/30]
- · 《城市建筑》征稿要求[06/30]
- · 《城市建筑》投稿方式[06/30]
- · 《城市建筑》收稿方向[06/30]
- · 《城市建筑》栏目设置[06/30]
北京“十大建筑”记录成长,亲历者说:党报是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“1980年,我先后到北京市园林局和几个大的公园采访。市园林局的同志介绍:据他们统计,十年浩劫中,被侵占的公园、绿地面积共有470多公顷,相当于21个中山公园。我到天坛公园,
“1980年,我先后到北京市园林局和几个大的公园采访。市园林局的同志介绍:据他们统计,十年浩劫中,被侵占的公园、绿地面积共有470多公顷,相当于21个中山公园。我到天坛公园,了解到该园内有十几个驻园单位在办公,被占用的古建筑面积和绿地达1400多亩,整个公园的面积缩小了三分之一。北海公园的马主任向我介绍,北海北岸的著名古建筑静心斋、澄观堂、天王殿、先蚕坛等均被占为办公室,不对游人开放。公园宣传科的李景生同志同我一道进园中实地了解。
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,2009年3月,北京建筑又迎来一次“选美”。这一次市民通过网络、报纸投票共计971万余张。当年9月,国家体育场(鸟巢)、北京南站等“北京当代十大建筑”出炉。
这十座工程中,有8个出自北京市规划管理局设计院(现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)。为了把十大工程设计得更好,各省市著名建筑专家受邀来京参与方案设计。由于任务紧迫,只能边设计、边施工、边备料,设计院60人的设计队伍,下到大会堂工地现场指导,同时以大会堂工程为重点,汲取经验,指导其他7个工程的设计。
随着改革开放后北京经济社会发展,长期居住在北京的各国政治、外交、经济、文化、科技、教育、新闻出版等各界人士也逐年增多,《北京日报》于1984年开办“外国人看北京”栏目,刊出了近百篇世界各国人士对北京的评价、意见和建议的文章,受到读者的欢迎,也帮助有关单位改进了工作。为了增进北京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,《北京日报》于1987年9月举办“外国人看北京”征文活动。1988年,北京日报社还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会——12位外国朋友用汉语绘声绘色地向人们描述对北京的切身感受。
回到报社,我把了解到的情况向部门领导和立行(时任北京日报副总编辑王立行)同志作了汇报。立行同志听完汇报,沉思了片刻,果断地说‘要抓紧组织报道,还要配发评论。'工商部城建片的负责人王增翔和我赶忙抓紧落实。
进入新世纪,特别是北京申奥成功后,众多全球知名建筑师云集北京参与设计施工,大量多姿多彩的建筑作品拔地而起,北京城几乎成了一座“世界建筑博物馆”。当时评选“北京当代十大建筑”很好地推动和促进了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,宣传了人文北京、科技北京、绿色北京三大理念。
责编/任珊 设计/傅堃 焦剑
不同时期的“十大建筑”,都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经济发展成就,也反映了当时的建筑设计水平和施工工艺,刻画了国家的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。
来源:北京日报 记者 任珊
如今翻开《北京日报》老报纸对于“十大建筑”评选的报道,每一篇稿子,每一版图片,在当时都是对建设者们的鼓励和期望,在现在又是意义非凡的珍贵影像记忆。(本报记者 任珊整理)
流程编辑:u099
一石激起千层浪,自此,中关村从一片争议走向一片赞扬,迅速发展。到1987年年底,中关村地区有各类科技企业148家,被称为“电子一条街”。这个曾经籍籍无名的“小村”,开始被世界看到。
《北京日报》也通过报道,推动老城保护。
改革开放近10年,一批具有上世纪80年代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建筑相继在首都出现,无论其造型、规模,还是技术水平、现代化程度,都有所提升。举办上世纪80年代“十大建筑”评选,能够集中反映改革开放给首都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。当时读者积极性极高,每天都有上万张选票寄来,很多读者还写来热情洋溢的信件,用十几麻袋装着。
进入新时代,北京在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的同时,大力推动城市有机更新。北京坊集纳东西文化和古今特色,隆福寺汇集美术馆、精品书店、特色餐饮等于一体,什刹海再现“银锭观山”历史景观……百姓身边沉寂的历史建筑重焕光彩,为市民游客带来城市文化新体验。《北京日报》也为老城复兴倾注了更多的笔墨。
参评上世纪90年代的建筑,都有着较高的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,在民族传统、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上,在城市设计和环境的协调上,都有较大进步。
首都的发展日新月异。70多年来,一座座地标性建筑在北京拔地而起,由北京日报社发起的“十大建筑”评选,见证了不同时代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;中关村,由一个京西北籍籍无名的“小村”一跃成为全国的创新高地,《北京日报》最早赋予其“中国式硅谷”的称号;北海公园静心斋,“北京城最美的园中园”,在《北京日报》的呼吁下得以腾退还园于民……翻阅老报纸,北京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,《北京日报》默默记录和推动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座城市里完美融合、交相辉映。
文章来源:《城市建筑》 网址: http://www.csjzbjb.cn/zonghexinwen/2022/0927/2226.html